
学校社会调查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校社会调查报告1一、课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8%,中学生为55.2%,高中生为70.3%。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近视?仅仅是不良用眼习惯造成的吗?近视,与年龄有关系吗?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书籍,了解普通人是怎么近视的。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近视的。
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校一共有多少人近视了。
4. 了解近视可能会引发的并发症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学校共有56个人近视。
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8%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2%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近视成因较多,据我们猜想,造成近视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被灰尘或污水刺激导致近视,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导致学生近视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做的太晚,使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德和蛋白质。
眼球各部分较小,晶状体大小基本正常,前房浅。高度远视眼眼球小。视较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情况无变化,称为假性视炎。 现在小学生近视率很高。虽然近视存在某种的遗传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外界因素的影响。目前除了配戴眼镜外,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唯有持久地开展预防措施。中学生极高的近视率和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因为用眼习惯而导致近视的发生。近视预防的重点也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近视的危害 从其近视的程度来讲分为轻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四类。轻度近视一般在300度以下,这时的近视很多是假性近视和真假混合性近视。家长应该着重防止近视往高度发展。中度近视一旦控制不住,发展成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日常生活不便,升学、参军、工作都会受到限制,还会诱发眼部疾病、遗传给下一代。高度近视一旦控制不住,发展成为超高度近视(1000度以上),视网膜随时可能脱落??
四、结论
通过对调查的分析,我发现近视的原因有:
1. 看电视距离太近;
2. 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3. 所看电视的画面浓度太深;
4. 写作业时的姿势不正确 ;
5. 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 ;
6. 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
7. 长时间的坐在电脑、电视前;
8. 不合理饮食;
9. 在车厢里看书
10. 遗传因素
11. 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12.从整体来看,作业负担较重的同学占大多数,作业负担随年级的升高而加重。
13.无论是哪个年级在做作业时都没有好好的让眼睛得到休息;而在校休息时间又一次随年级的增高呈递减趋势。
14.抗疲劳眼药水与眼保健操都是对眼睛有治疗作用的,但却没有引起同学的高度重视。
15.近视人数虽然远远高于非近视人数,但不佩戴眼镜的人却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表明同学们对近视的问题还不够重视!
16.其中的因素,像:姿势不对、用眼不当之类的毛病,我们可以努力克服、改正;像灯光太暗或太强之类的,我们可以调节;像防护不当、用药不当之类的,我们可以尽量避免;?? 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看书时作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在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每天坚持做两次眼保健操。
5、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6、看电视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7、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时间的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要记住眼科医生给大家的劝告: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不要在太强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坚持作眼保健操很重要??。
为有效预防近视等眼病: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饮食,锻炼身体,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三要定期到眼科医院检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视眼患者,及时发现眼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从我国近视人口数量看出,我们国家的近视的人口很多,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一是中小学生,充分体现我们中小学生不爱护眼睛,才会近视的,我希望我们大家一点要爱护眼睛让3亿这个数字成为历史,让更多人打开这张不近视的“窗户”。
关于小学生近视问题研究调查
1、每天作业做多长时间?
a. 2小时以内 b. 2—4小时 c .4小时以上
2、中间是否休息眼睛?
a. 是 b. 否
3、每天上网、看电视多长时间?
a. 2小时以内 b. 2—4小时 c. 4小时以上
4、在校休息时间是否休息眼睛?
a. 是 b. 否
5、是否滴抗疲劳眼药水?
a. 是 b. 否
6、是否认真做眼保健操?
a. 是 b. 否
7、是否近视?
a. 是 b.否
(请近视的同学回答以下问题)
8、从什么阶段开始近视?
a.小学低年级 b. 小学高年级 c.初中
9、近视后是否配戴眼镜?
a. 是 b.否
学校社会调查报告2【摘要】我对市第学的学校社会工作需求调查发现,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时常会有无力感,认为学生的最大问题是家庭教育所导致的,很难让他们产生改变,家长普遍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意识,很多学生对自己现在的周围环境不满意,由此可见学校急需引入学校社工来推动学生学业、交友、情绪、人格等方面更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解决教师和 ……此处隐藏14036个字……上了返京的列车,为期四天的调查就这样结束了。
9月2日,我们小队六名成员回到了学校,开始了复杂的统计分析工作。此次调查共回收了183份问卷和20份领导问卷。我们对两百余份问卷进行了细致的统计,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选项都凝聚着我们辛勤的劳动。做完统计工作以后,我们的问卷就变成了一系列翔实的数字,这些数字也将是我们调研结论的最有力的证据。根据统计数字,我们集体讨论,分析了调研结论,写出了调研报告。
调研结论
发放问卷共计220份,回收186份,回收率为84.5%,有效率为100%,其中本科139份(占74.73%),专科38份(占20.43%),硕士7份(占3.76%),博士2份(占1.06%)。问卷分析以5年工龄为界,将总体分为两类:工龄在5年以上者110人(占59.14%)、在5年以内者76人(占40.86%)。
结论(一)
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毕业生认为本科教育及课程设置与工作实践之间存在差距,说明本科教育落后于技术革新。
然而,工龄5年以内者中,“课本内容落后于技术革新” 、“有用的课程没有学到”和“理论与实际联系性不强”的差距均低于工龄5年以上者的比例。这说明近年来本科教育中课本内容也在不断的改进,努力与当今社会的技术革新相吻合,其差距呈缩小趋势。这是本科教育发展进步的一个体现。
另一方面,“课本理论性强但实践性差”、“课本知识有限”、“课本重点内容与实际不符”及“实践工作更强调经验”所占的比例增大,说明这是近年来本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事制度僵硬,社会制度的局限性导致部分人学无所用”只在工龄5年以上者中被提出来,说明这是经验较多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发现的另一尖锐的社会问题,工龄较短的毕业生对此还没有体会。
结论(二)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实践,从课本获得占其次。在调查中,还有多数人表示自己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获取知识的。
从这个方面也可以看出,对于高校来说,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价值、目的、功能的研究,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实践,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005年我校03级本科生实习完后,我们对参加实习的部分同学们进行了口头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专业的同学都认为实习是很有价值的。
例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有较大帮助。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同学认为实习给他们提供了实际生产操作的机会,超越了课本的理论。石油工程专业的同学认为今年的地质实习很有帮助,对部分课本知识进行了温习,有很大的收获。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的帮助并不大。国贸专业和信管专业的同学觉得在这次实习中,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与本专业相关的收获不大。会计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使自己了解了工作实际和大学课程学习的差距。营销专业的同学认为实习与自己做学的一些知识联系得很好。
工商管理学院的同学提出一个共同点,认为虽然了解了很多炼油方面的知识,但这次实习对自己专业的帮助和提高并不大。从这个客观事实可见,这是造成上述差距的原因之一。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我校的实习得到的效果很好,但还需要改善,来进一步缩短差距。
结论(三)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社会发展,专业课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并且基础课和选修课的帮助程度正在增大,可以看出扎实的专业基础与的广泛的知识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工作实践的帮助更大了。
针对课程设置,我们对本届的一些同学们进行了口头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例如:环境科学专业的同学认为,课程设计方面他们认为专业课开设时间偏晚。石油工程专业的同学认为课程学分虽少,但课程比较难,比较深,需要花大量时间学习,课程的时间安排得比较合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同学认为,选修课中的计算机方面对专业用处不大。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的同学认为,课程安排得很合理。国贸专业的同学认为课程安排得比较合理。信管专业的同学认为,专业方向不明确,与本专业相关不大的课程却开设了,分散了时间和精力,比如电工电子学。会计专业的同学认为实践课程较少,练习得不够多,而且在大三集中了较多的课程。营销专业的同学认为,专业课的设置不够合理,比如专业需要的英语水平较高,
需要在这方面得到补充和加强。
在个人详细专访中,也有许多毕业生提出课程的时间安排需要改进。这里有代表性的专访是:一位2000年毕业于我校现工作于新疆油田公司的学姐,她的本科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采访中她讲道,在大四时,当每个同学都在忙着准备毕业设计或考研时,学校却安排了很多专业课,使得两者都不能得到满意地完成,所以她认为学校在课程设置及时间安排上应该有所改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探索大学毕业生工作的时代特点、发展趋势、面临的问题,寻找其与本科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本科生教育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帮助在读大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社会现状、正确地树立目标、更好的培养自己的现实需要。
本科生教育与工作实践差距的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科生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社会需要实用型人才,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的和谐发展,课程应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但现在的教育体系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又比较缺乏,这种现状应当尽快改变。
如何调整教学、合理利用高校资源,为社会培养出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为了弥补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薄弱,我们建议学校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计划,实行多种教学形式并行的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适当调整实践课、专业课的比例,并且在平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师资来源渠道,挖掘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好的“双师型”教师,并多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作讲座。
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仅需要学校的悉心培养,还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把专业知识学专学精,学会如何学习,提高综合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所以大学生的工作观念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上了大学不一定做“白领”,不能一心只想“人往高处”,不愿在基层工作,刚毕业的大学生要克服娇气,要作好吃苦准备,要有坚持不懈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勇气,这样才能最终实现自我价值,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学校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并给予了大力支持,还要感谢在调查过程中配合我们的所有人和被调查单位,他们提出了许多十分宝贵的数据和意见,使我们的调查能够顺利完成。由于我们水平有限,调查研究不够,报告缺点乃至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学校领导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