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姓氏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1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李,我们班也有好多姓李的,我在想,这世界上有多少个姓李的呢?我又是谁的后裔呢?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我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差。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询,看看现在有多少姓李的.。
2、看书,查找有关姓李的资料
3、向爷爷请教李姓族谱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四、结论
1、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xx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朝鲜李姓为第二大姓。
2、李姓人才辈出:李靖(公元571~公元649年),字药师,京兆三原人(今陕西三原)。隋朝名将韩擒虎的外甥,唐朝将领。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皇帝。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李世民(公元599~649)。唐朝第二位皇帝。……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2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姓陈。我们常开玩笑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有一次听老师说,姓氏是一种文化,很值得研究。于是,我们几个姓陈的同学对陈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陈姓的来源和陈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陈姓人口和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陈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1、推荐陈姓按人口统计是中国的第五大姓,但陈姓的由来有一段故事。相传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在妫旻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在妫旻一带,就是妫姓。后周武王找到舜帝的后裔妫满,并把大女儿元姬嫁给他,封他为陈侯。妫满死后,溢号陈湖公,陈氏就是他的'后代。这就是陈姓的由来,至宋朝时,93世陈仕林长子即陈宠移居赣州府长宁县(寻乌县)。94世后裔分迁信丰县,赣州府等地,繁衍成为赣南客家大姓—陈姓
2、春秋时有孔子弟子之一陈元。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先河。汉朝初年的陈平曾辅佐刘邦,汉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学家陈琳。西汉后期的陈汤曾多次出击匈奴。
王莽统治时期的陈遵,权重一时,被封为嘉威侯。三国时有陈登,曾与父合谋离间吕布与袁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欢迎的史书之一。南北朝时期则有名将陈庆之、陈伯之等,而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陈姓人就是南朝陈的建立者陈霸先了。
3、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均有7000多万。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3
一、问题的提出
书上有一篇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让我明白了姓氏也是一种文化,这时我想起了我国最多的三大姓之一--王,便想出要调查王姓的历史。
二、调查方法
查阅有关书籍、报纸,上网浏览,问家长,了解古今王姓名人及王姓人口数量。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上网
历史、现代的名人
战国时“鬼谷先生”王诩、书法家王羲之及王献之,文学家王维、王勃、王昌龄,政治家王安石等。
上网
王姓人口数量
据统计,王姓人口数量为9288.1万人。
上网、问家长
王姓的历史由来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2.源于太子晋的王氏 3.为周平王太孙赤之后4.出自妫姓5.出自子姓6.他族改姓或赐姓7.少数民族改姓王氏
四、结论
1. 王姓历史久远,加之支系众多,世族繁盛,代代名人层出不穷。如战国时期授苏秦、张仪纵横术的“鬼谷先生”王诩。琅琊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千古留名。唐代,有著《滕王阁序》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大诗人王维、王昌龄。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
2. 王氏的众多分支中数来仍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这一支王姓源自原来的周朝,也即今天的甘肃、陕西西安一带,其后来的主要分封之地在今山东省境。根据考证,福州王氏发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以王审之为福州王氏的祖先代表。
3. 据最新统计,王姓人口数量达9288.1万人。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4
一、问题的提出
我看过课本上关于李姓的调查报告以后,对姓氏感了兴趣,想知道“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张”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于是,我决定对张氏的历史和现状做一次调查。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浏览。
2、询问家长。
3、查阅书籍。
三、资料整理
张姓来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历史名人:
张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飞: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择端北宋画家,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大千:著名画家。
现状:张姓人口约为7800万,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一,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
四、研究结论
1、在历史的长河中,张姓人才辈出。有汉初大臣张良、唐朝名相张九龄、晋代文学家张翰、现代国画家张大千、清代词画家张子祥、宋代诗人张耒、西汉外交家张骞、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
2、张姓出自皇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了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制造弓的官叫“弓正。”
3、张姓是中国三大姓氏之一,据统计,张姓人口数量已接近一亿。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5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是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6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三个同学姓文,一下课我们就聚在一起开玩笑:“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吧!”可是,在闲聊中,我们都对文姓的历史来源、文姓的历史人物,还有许多文姓资料并不了解,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有关文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百家姓的书籍,阅读报刊,上网查询,了解文姓的来源和文姓的历史名人。
2、询问家长,了解文姓人口的分布情况。
3、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文姓的名人故事。
三、结论
经过对调查情况的.整理,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的文姓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周朝的周文王姬昌,传说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文”为姓氏,始称文姓。战国时,文氏族人迁于江淮一带。西汉至三国时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开封、南阳、永城、固始等地。固始县东南有文氏古城遗址,出土有汉代文物,传为文氏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国分布较为广泛,并盛于山西和江南。
2、在历史长河中,文姓人才济济,有辅助朝廷的贤臣,有抗敌的民族英雄,还有书画家、小说家、政治家等等。浏览着文姓的人才榜,我不禁为文姓祖先创造的成就和辉煌而感到自豪。
3、文姓在中国最常见的汉族姓氏中排名第100名。在江西永新,保留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的木刻活字印本文氏族谱;在新加坡等地则有文氏华侨。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文姓子孙自身责任的重大。我要继承文姓祖先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指导老师邹席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7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根据20xx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8
一、提出的问题
爸爸常说,姓氏是一种文化,里面的传统气息博大精深,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于是,我对自己的姓进行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式法
1查阅有关中华姓氏的书、报刊,上网浏览,了解黄姓的来源和关于黄氏的传说。
2、通过多种方法,了解黄姓人口分布的情况。
3、询问爸爸黄姓历史名人。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略
四、结论
1、在我国,黄姓源远流长,传说伯益的后裔就有14支。春秋时期,南方楚国称霸,只有黄、随国敢於抗衡。公元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楚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国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於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就是黄姓。
2、黄姓是今中国大陆第七大姓氏,台湾岛第三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96位。黄姓人口在广东省最多,占全国黄姓人口的.19%。
3、在历史的长河中,黄姓人才辈出,数不胜数:黄兴、黄飞虎、黄生、黄金荣……姓氏的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姓氏调查报告范文9
前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它们世代相传,而我们是否了解它们的起源呢?假期里,我调查了我的姓氏——柴姓的起源,以次了解自己的`姓氏。
调查主题:柴姓的起源。
调查目的:了解自己的姓氏起源和自己的姓氏文化。
调查人员:柴春贺
调查方法:上网查询或询问祖辈、父辈的柴姓人士。查阅《通志》《姓考》《千家姓》《元和姓纂》《急就章》《百家姓》等有关书籍。 调查资料整理:
柴(Chái)姓源流纯正,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齐文公的儿子公子高之孙以高为氏,其17世孙高柴为孔门弟子。高柴的孙子以祖父的名字为姓,叫柴举。柴举的后代就以柴为姓,世代相传。
调查结果: 柴姓,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得姓始祖为高柴,一世祖为姜太公的十八世孙柴举。柴姓因此得来,世代相传。
发祥地:今河南省濮阳市(古卫国都城)。望族居安阳郡(今河南省息西县)。
调查收获:1.了解柴姓的起源。
2.柴氏族系不仅历史悠久,且系名门世家,英杰辈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我么要将自己姓氏的荣誉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