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调查报告

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5-07-02 15:14:34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38.1%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25.3%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

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27.0%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73.0%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 ……此处隐藏3133个字……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可回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消费总体偏高。

我作为其中的一员,了解到我校大学生月均消费600-700元。一般情况下,调查结果呈现正态分布即比较正常。但在实际的日常校园生活中,月消费1000元以上的人群不在少数。我所调查范围仅在本校范围,本校地处内陆地区且并非大都市,假如在都市及沿海地区等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这个数值只会上扬。在校园里增加知识的天之娇子们何以成了消费人群呢?大学生有几大消费支出:饮食、购物恋爱、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用品等。在温饱题目早已解决的今天,饮食所占据的支出份额越来越小,大概40%左右。购物消费、恋爱资金、人情消费已经日渐增多。在我校,已涉足恋爱的大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大概在100-200元之间。同学之间宴客吃饭、生日聚会、老乡会、庆祝会、欢送会等月消费也大体在100元以上。吃文化在大学生中日益体现,这部分消费月均50-100元左右。一个大学生年均消费总额达到15000元左右,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要承担已显疲态,农村家庭的负担就更大了。

(二)大学生的部分消费具有不公道性。

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是大学生示范消费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在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是通讯的需要,且家庭条件答应;另一部分有通讯需要,但在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在我班,拥有手机的人已经达到九成左右,普遍拥有中高档手机。已有约40%的人拥有电脑。对于新生来说,电脑已经成为进学的必备“家当”之一。但在拥有电脑的同学当中,大部分同学是将电脑用于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娱乐活动,极少数的同学将电脑用于辅助个人的学习方面。据我了解,一女生兄妹四人,其中三人均在校读书,身为大姐的她要求父母为其配备一部手机,手头并不宽裕的父母为了满足女儿的需要立即买了一部一千多元的诺基亚手机。

而衣饰、化妆品更是成了女生消费大头。偶然一次上女生宿舍搬东西,玻璃橱窗上摆满了各种化装品。美白、祛痘、防晒、保湿等各种功能的化妆品应有尽有。

(三)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务员工作计划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较大。在消费观念与习惯上,大学生更加前卫,喜欢尝试新事物,一个个新潮的发型,在校园边的街道上会让你目不暇接。这些发型的本钱,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元。而科技产品更是大学生们的至爱,手机、Mp3已达到普及,电脑拥有率已有赶超50%的趋势。上网消费、网上购物已经是习以为常的消费。

(四)大学生青睐品牌。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生好的感觉,就会坚持使用同一品牌,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终极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品牌的忠诚度。在篮球场上,各种名牌“战靴”齐聚一堂。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安踏、匹克、361度、VOIT等品牌的鞋子一定会让你一饱眼福。而在衣物上,大学生更是不惜花大价钱,各大学所处城市,专卖一条街最主要的购买力来自于在该城市读书的大学生,一些人为此超前消费,向同学借款以满足自身的购买欲。大部分则成了“月光一族”,生活费基本月底就光,根本就没有节余,甚至不到月末就向父母伸手。进进学生公寓,你不难发现,除了自行车,还有不少摩托车跻身校园,有车一族已不少见,他们骑车奔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少数的摩托车更是价格不菲的品牌车。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前言

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以及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带来的问题。调查小组于11月10日在安工大东校区就所有(大一~大四)大学生做了随机的调查,调查人数为300人,有效问卷为260份,调查问卷涉及6个方面的问题。调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更真实的回答来反映大学生的恋爱观。报告结合同学们的回答结果展现大学生的恋爱观,并从中展开一些必要的讨论,对一些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和理论依据。

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与恋爱

1.作为大学生你正在谈恋爱吗?你渴望恋爱吗?你的恋爱经历是….

调查结果表明,有192位的同学(约76.5%)处于正在恋爱中或渴望谈恋爱,对恋爱抱有一种美好的向往。有49%的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由于学生的心智仍未完全成熟,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这个问题应予以正确引导。

2.大学生选择恋爱对象的依据

对这一问题,我们设了开放式的问答题,对于选择恋爱的对向,85%左右的学生选择的比例基本可以概括为“真心>人品好>兴趣爱好>能力>相貌”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偏向于真心和兴趣爱好,大三~大四组的则略偏向于人品好和能力。

在选择男女朋友的条件上,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们仍将“真心”“能力”“兴趣爱好一致”作为选择的重要指标。虽然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西方文化的流入,对本民族的恋爱观产生一定影响。我们的大学生仍坚守“真心”为第一标准,说明学生们选择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恋爱。但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存在小比例的大学生有重视相貌,物质这种错误倾向。所以建议学校及家长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应予以正确的引导,切忌不可忽视,以免学生误入歧途,丧失本应该幸福的生活。

3.大学生恋爱最初动机

大学时代是人生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恋爱的动机究竟是什么?你选择男(女)朋友的依据是什么?根据调查,有49%的学生选择“能够体验一下浪漫情怀”“感觉好”,有15%的学生选择“弥补内心空虚,寻找精神寄托”,还有49%的学生选择“彼此

被对方的某些优点所吸引,”。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应该建立在彼此之间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感情基础之上的,只有少数的部分因为空虚而盲目地去恋爱。

4.如果你有男女朋友,你们的未来是什么?

调查显示,大部分67%同学对他们的恋爱未来有较明晰的规划:其中,27%的同学选择“两人一起考研,或找工作,直至婚姻”;有40%的同学选择“恋爱双方尽可能朝同一方向努力”;但,还有33%的同学认为未来变数太多,难以预料或以后事以后说,现在快乐第一。

可见大多数同学对待爱情还是会有一种理性的分析,会考虑到如何让这份情感更好的继续下去,直至永远。只有少数人抱着玩乐主义来对待恋爱,这些应当注意。

对于大学生与谈恋爱,我想提以下两个方面的看法。

1.大学生对爱情应持慎重的态度

a. 不能错把友情当爱情。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两个不同性质的感情体验。

b. 不能错臵爱情的地位。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更不能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与感情缠绵之中。

c. 不能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片面地追求外在形象或只看重经济条件,或者仅仅把恋爱看成是摆脱孤独的方式,都是无法产生真挚的爱情,也得不到真正得爱情。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模板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