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说课稿

时间:2025-10-31 15:14:27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 篇1

童话是心田那一颗幸福的种子,童话是心底那一抹温柔的感动,童话是心路那一道深刻的哲学,童话是心扉那一片诗意的浪漫……拿到二年级的语文课本,我一下子就被《纸船和风筝》这个童话故事吸引了。

这是一个感人的小故事,纸船和风筝带着祝福,带着问候,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假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谊长桥。读完课文,相信您和我一样,被小动物间真挚纯朴的情感打动。“祝你幸福”、“祝你快乐”这样的祝福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耳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就语文教学而言,没有感情的课堂,就如同没有清流的溪涧,没有清香的荷塘。结合本单元的教材编排意图,我便以“情感”为依托,以“纸船和风筝”为支点来处理教材,以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相好时的惊喜、快乐,闹别扭时的难过、失落,以及云开雾散的兴奋激动这种情感的变化为教学重点,把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作为难点来突破。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智慧、思想在品味语言、体验角色的`过程中得到浸润、感染和丰富?经过反复的思考、斟酌,有了《纸船和风筝》教学的四个一:

营造一个“境”字

如果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推力,这个推力就是创设情境。本节课我力求通过语言描述情境,以直观形象的图片和板画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用浓浓的友情,去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其产生了身临其境的真切体验,从而不知不觉地畅游于文本的“情境”之中。

体现一个“情”字

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本课教学我以境导情,步步铺垫,在教学中我积极发挥自己的语言魅力,在推波助澜中去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走入文中,与文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贯穿一个“读”字

在教学中对那些情感充盈的句子和片断,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寓朗读指导于阅读理解之中。本节课我力求读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这样才能激发了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读中对文本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在读中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讲究一个“实”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节课,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运用了多种方式复现生字,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并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注意挖掘汉字本身所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习汉字的快乐。

在写字教学方面,我首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形体、笔画,欣赏汉字的形体美,做到“意在笔先,笔居心后”。通过教师的范写让学生直观感受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作用,使学生在相互品评中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态美,写字能力也在他人及时的肯定和指正中不断提高。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是为了学服务。教学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服务。同一篇课文,同样围绕一条表达主线——情,但不同的学生,教学思路也会有所不同,今天再上《纸船和风筝》,感触颇深,也希望各位专家,各位同行多提宝贵意见,从而拓宽我的教学思路。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习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习,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习,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 ……此处隐藏756个字……

六、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我将本节课分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一)开始部分

在开始部分时,我迅速集合整队,点名报数,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内容并强调安全意识,随后安排见习生,设计意图为:学生能够尽快进入课堂,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学生带着目的进行学习,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准备部分

在准备部分时,我带领学生进行螺旋跑,在跑的过程中,通过口令的形式发展学生动作速度能力,随后进行徒手操练习,设计意图为:用螺旋跑的方式代替传统的慢跑,学生能够感到新颖,具有趣味性,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下练习,从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三)基本部分

在基本部分开始时,我通过问题的方式进行导入,我是这样进行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跳高运动么?哦都知道,那谁知道跳高最长见的形式是什么么?对,是背跃式跳高”从而导出本节课学习内容。

通过提问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组织学生观看挂图,并分组讨论跳高有哪几个环节构成,设计意图为:通过挂图形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之后,我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并示范讲解技术要点: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直线段助跑加速积极,动作放松;弧线段助跑身体向圆心方向倾斜,最后3~4步节奏快,迈步放脚动作果断,起跳阶段紧腰挺髋,以全脚掌快速滚动落地,摆动腿和两臂积极前上摆,起跳腿充分伸展、脚跟内转,用脚尖蹬离地面,身体半背向横杆。

通过讲解示范,学生对技术动作建立完整的表象。随后我才用三种练习形式。

首先,我进行1—3步助跑练习,在练习中强调步点,学生体会助跑的技术动作

其次我组织学生进行原地挺髋练习和跃起挺髋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强调技术要点,技术要点为:双脚起跳,空中成弓背姿势

通过练习,学生体会膝部放松,挺髋的动作感觉,随后我进行助跑和起跳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起跳点不正确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讲解技术动作并示范,最佳助跑步数为8—10步,随后在地面上画标志物,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当学生快到标志物时,我通过口令提示学生进行起跳练习,通过讲解和辅助练习的方式,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掌握技术动作。

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跳高接力的游戏,我将学生快速分成4组,要求每组人数相同,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跨域哪一组为胜利方,通过游戏更好地巩固技术动作,学生对技术动作达到连贯的状态,提高跳跃能力

(四)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时,我带领学生进行身心放松练习,重点放松腿部肌肉,通过放松的形式,消除乳酸堆积,缓解学生紧张心理,随后总结技术要点,背越式跳高是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组成,通过总结,学生回顾技术动作

组织学生进行回收器材

本节课预计心率为140次/分

负荷强度为40%

我的说课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指证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再见了,亲人》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两国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为线索贯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描写出了一个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课文分别选取了送别路上在火车站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在送别路上,记叙的是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难忘的往事的回忆,把现实的告别场面与往事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人物典型、场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学生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

2、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要“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函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则强调“突出教材要求”、“突出学情特点”的两个原则。充分考虑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我班学生具体实际的情况,依据课文“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我是这样制定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的:

(1)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生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才初步接触,所以选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为本文重难点。

二、说教法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具体教法是:

(1)以读代讲法:这篇课文感情真挚强烈,中朝人民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不是用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明的,要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多读课文,加深理解,受到感染和教育。这也是适应大纲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2)读--思--想象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想想当时情景,体会其情感。

三、说教学程序:

我准备采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1)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下面我着重谈谈我今天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齐背课文4-6节,接着问“是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战士们的心”,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 )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按自学提示学习第一自然段

在引导学第一自然段的时候,重点让学生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重点指导这一段的最后两句话的朗读,体会为什么大娘是亲人。

(四)迁移学法,按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合作学习二、三自然段。

学完三个自然段后,总结这三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体会这样写得好处。

(五)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感情朗读课文,师做简单资料补充,以激发学生情感,完成拓展练习。最后再以两国人民深情呼唤结束本节课。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不仅体现了课堂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我设计的板书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实用】说课稿范文集锦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