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1一、依托单元说教材
人文主题:《济南的冬天》是部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由一组描写景物的优美诗文组成,学生在美景、美情、美言中,感受课文中丰富多彩的景物之美,激发对大自然、对人生的热爱。《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晴”的特点,用温婉的语言,融情于景的写法,给读者“温情”的感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语文要素之一:朗读。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语文要素之二:赏景。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再现情景,获得情感体验。还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济南的冬天》要品味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唤起对事物的细微感觉。
二、植根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和“品读”来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
1.朗读,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赏析文中之景。
2.品读,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创意】
本文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领会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本课的主要教学板块:抓住“温晴”,整体感知课文,赏析文中之景;抓住“温情”,品味精美语言,体会笔下之情。
三、立足学情说过程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根据本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将融合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诵读欣赏法。本文文质兼美,适于朗读,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
2。关键词教学法。围绕“温晴”和“温情”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品味济南冬天之美,使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立足学生的学情及选用的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说主要的教学步骤及策略意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老舍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济南的冬天》。
(策略意图:用老舍先生的话及描写济南的诗句导入新课,意图将厚实的知识储备用精当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开课直奔正题,初步感知老舍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二、初读,赏析文中之景。(铺垫一)
师: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问题:
1。作者所写的济南的冬天有着怎样的特点?(词语提示:宝地、理想的境界、温晴、慈善、有山有水)
2。他是通过哪些景物呈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像小山摇篮图(暖城)、雪后初晴图、淡雅水墨画(暖山)、空灵水晶图(冒热气的水)(屏幕)
小结: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的都是温暖晴和。
(策略意图:让学生活动方式具体:默读全篇,圈点勾画;让活动内容明确:围绕“温晴”一词整体感知冬天的特点;让活动难度适中:用济南的冬天像……,来欣赏景物之美。这一板块的设计,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了内容上的铺垫。)
过渡语:以上我们欣赏了济南“温晴”的冬景,“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老师来介绍老舍与济南的情缘。(铺垫二)
师:1930年7月,老舍受邀来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在济南生活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陶醉于济南秀美安适的风光山水,倾情于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他用温情诗意的笔触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链接材料:
“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舒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吊济南》
(策略意图:用老舍与济南的情缘介绍,使学生体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下一下教学环节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
三、品读,体会笔下之情
师:找出语句、做好批注、标出重音和停连、动情朗读,你从哪些句中读出了老舍对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老舍是怎样做到融情于景的呢?
批注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济南城小山的喜爱之情。“小摇篮”“安静不动地低声说”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饱含喜爱之情。
重音、停连示例: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停连,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策略意图:示例就是“授之于渔”。用具体的示例,教学生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朗读中重音和停连的规律和方法。师生的合作,让后面的小组合作有章可循。)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三幅图 ……此处隐藏3653个字……给学生一些方法,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品读,体会感情
在重点学习第三、五段后,让学生再回到整篇课文,默读课文一遍,想想: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写济南的冬天的?你是怎样感受出来的?课文开头和结尾各有一句话,满载作者这种感情,你知道各是哪一句吗?对文章的结尾一句,你觉得放在最后一段末尾妥当吗?你有什么建议?有人提议将题目《济南的冬天》改成《冬天的济南》,你觉得可以吗?
设计这些问题,一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二是让学生了解“情景交融”“首尾呼应”的写法;三是让学生要批判性地读书,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唯书,不唯他。
这一环节,是一个从课文中走出来的过程,一个将文章由长读短的过程。
(五)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校园的早晨》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布置写作,用意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巩固在课文中学习到的众多写景方法,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学会将景物写活、写生动。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3一、说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写景抒情为主,要求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落实这些教学目标。《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语言准确生动,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除了理清文章的脉络以外,还要揣摩、品味课文语言,通过这些学习过程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和赞美。
二、说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在建立框架结构的时候,给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思考,但是部分学生素质不错,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展开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由他们自己揣摩语言,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 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学习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四、说教学设想
1、教学用具:
因为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文章语言非常优美,所以将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为了强化这种美感,我将使用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作配乐朗诵。同时使用幻灯片提供一定的背景资料。而其他重要的知识点,将用板书的形式展开。
2、教学方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自主学习,所以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点的空间思考,老师只作引导。
3、教学课时:
1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将从导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环节展开。
第一环节:导入。"冬季本来就是泉城济南最美、最有韵味的季节,从宋朝的苏轼到清代的王士祯到当代的文学大师老舍先生,都在用诗的语言反复吟诵着雪中济南、冬的济南:"山郡逢冬又作晴,波塘分出几泉清。郭边万户皆临水,雪后千峰半入城。"老舍先生的赞美更加慷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于是便有了《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两篇美文传世。"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这一部分将分为作者介绍、积累生字生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等几个环节。其中重点落实生字和理清文章脉络。通过读写的过程让学生积累生字生词,打下扎实的基础。整理文章脉络这一部分,我将通过问题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整理出框架结构,同时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环节:研读课文,揣摩语言。让同学们研读课文,自由提问:在阅读课文之后,有哪些地方自己没能理解。给同学们5分钟时间来思考。提出问题后先由同学自己解决,老师作引导。重要问题没有提到的,老师作补充。
可能性问题:
1、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明确:赋予老城以人的灵性,把老城写活了,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小山如同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而那句低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蕴涵着感人的脉脉温情和体贴入微的抚爱,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3、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明确: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4、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明确:拟人手法,画出雪景的"色",而且绘出了雪景中的情与内在美。
5、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明确: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用与老天商量的语气,说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
6、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拟人手法,水脉脉含情,助长水藻的勃勃生机,帮它焕发,通过水藻、水清、柳美相互爱怜,表现它们的协调配合,似乎有了灵性,而更加热爱它们。
7、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明确:点题,又和标题在结构上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观感。和开头呼应,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根据开始建立的框架结构,简单的复述课文,也就是课文通过描写阳光下的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澄清透明的水描绘了温晴的济南,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学习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一写家乡的冬天,要求突出冬天的特点,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六百字左右。
六、说板书设计
总的特点:无风声 北平
响晴 伦敦
温晴 热带
山:阳光下的小山 可爱
小雪后的小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水墨画
水:澄清、清亮、空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