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致辞 > 导游词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时间:2025-10-03 00:18:30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我是小导游。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山西恒山的悬空寺。

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悬空寺。你瞧,只有三层高的寺庙,全部由木头搭建而成。在悬崖峭壁之间蜿蜒盘旋,显得十分高大雄伟。悬空寺创建于北魏后期,已经经历了1400多个年头,所以楼梯十分古老,大家一定要小心脚下,待会儿走到顶楼时,还会听到一些“嘎吱嘎吱”的响声。不过,没有关系,大家不用慌,悬空寺虽然看起来十分悬,但它的内部其实是由十多根坚固的石柱支撑着的,只要我们文明参观,安全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大家马上要走过一段木板路来到坚硬的石板路了。这段石板路上有8间房,是当地相信佛教的'人每年进去拜菩萨的地方。如果你们想去拜拜,也可以进去体验一下。跨过门槛,就来到“密道”,这条路黑漆漆的,让人感觉可能有点阴森。但是,它可是一条近路哦。可以让我们快速地下到二楼。

大家跟紧了,拐一个弯后,我们就会看到悬空寺中最著名的那片竹瓦。每当天气晴朗,阳光普照时,竹瓦就显得金光闪闪,无比耀眼。我们今天很幸运,遇到一个大晴天,可以饱览竹瓦以及远处恒山上的美景呢!

好了,给大家30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再逛一圈悬空寺,太阳下山前,我们在山下小溪边集合!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2

始建于北魏,现在已经是我国第二大悬空寺,也叫土楼观,这里是丝绸之路南线必经之路,所以在这里流下了许多有名和尚的脚印,几千年的风雨将这的巨大佛像洗刷为了北禅寺一道靓丽的风景。

史称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山,依山傍水,发育完好的丹霞地貌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红崖间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被称为中国第二座悬空寺。现有的洞窟中还保留着部分从隋唐至永庆年间的壁画,艺术价值很高,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东侧倚山矗立着一座高达30米的巨大佛像“露天金刚”佛家称“内佛”,道家称“西王母现影”,雄浑粗犷;山顶有一座宁寿塔,每当,烟雨蒙蒙,山隐雾中,远望雾中殿宇。楼塔时隐时现,“北山烟云”因此得名。在历史上北山寺有过很多的名称。明代以前山上有“神祠”,故有“土楼神祠”之称。

到了明代因明成祖赐名为“永兴寺”才有了寺的名称,距今已有580十年的历史。因楼层迭起,层次分明,好像一座土楼,故有“土楼山”之称。北魏旅行家郦道元跆跋涉到西宁,登临土楼山,他的《水经注》中写道?“湟水东流,经土楼南,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余尺,有若削成。”土楼有道教庵观,故有“土楼观”之称。北山像一只奋翼欲飞的雏凤,而土楼山又似一只雏凤的翅翼,从此又多添了一个雅号叫“凤翼山”。虽然名称很多,但北山寺是人们最习惯的叫法。其山中寺观是西宁地区的一大名胜古迹。由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独具一格的风貌,成了人们游览的场所。在北魏时期《水经注》记载了北山寺,北魏时青海形势图中也标明北山寺的位置在西平亭?今西宁城 。可见北山寺知名度是相当高的。

北禅寺是依特殊丹霞地貌造型而建造的。这里几乎水平状的紫红色砂岩、砾岩,其间还夹有石膏和芒硝层,岩性软硬相间,长期地质时期流水、风化等营力作用下,以赤壁、洞穴、险峰为主要特征的丹霞地貌得到典型发育。软岩层向里凹进,形成大小不等的洞穴,当地人称“九窟十八洞”,洞内塑有玉皇、观世音、文殊、普贤、关云长等神佛像。洞壁上所绘的神像图案、花卉山水月具有汉、藏佛教绘画艺术风格,曾有“西平莫高窟”的美称。硬岩层向外凸起,犹如屋檐,庙宇殿堂建在其上,殿宇高悬,栈道回廊将殿宇楼阁与洞穴群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套洞,洞中藏佛,栈道回曲廊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可称得上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

魏明帝五年,佛教盛行于鄯州(今西宁)有信徒作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雕墙故壁、建筑寺阁栈道,信徒登山朝拜,盛行一时。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道教进入土楼山是清代末年的事。魏明帝五年前后,后凉吕光占据武威、河西走廊,丝绸北路不通,一些僧人由兰州到乐都、西宁经北川、达坂山到张掖,前往印度,从此佛教盛行于河湟地区。

“宁寿塔”坐落在土楼山的山顶,山顶原有牌坊、三官殿、雷殿等,该塔为六面形五层翘角塔,塔中实心,青砖砌成。是明洪武十九年由驻西宁长兴侯耿炳文所建修。

“灵官殿”位于山脚下,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因战火毁烧,重修于1915年。原有山门,东西两边有厢房,房中间有横匾上书“灵官殿”三个大字,清宣统二年西宁各界捐资将灵官殿整修一新。韩能静有两个名徒是圣聪、圣明。葬于土楼山根西侧,当地人叫“和尚坟”。

“露天金刚”位于土楼山中部,东边一尊与西边一尊相连接,两尊露天金刚高三十余米,系两个山崖突出部分,像两尊天神(也叫天王),当地群众叫闪佛,其意是从山中闪出来的.。西面的一尊,已被风化,坍塌不辨面目;东面的一尊,仍然完好。本来是山崖被山水冲刷风雨剥蚀,形成奇特的山崖。后来在魏晋南朝时期,人工雕琢成大佛像,人们称为“露天金刚”。

“北山烟雨”,称为西宁八景之一。其由来指北山寺在雨雾中的景色,在朝晖夕照之时,远望山姿塔影、颇为壮观,特别是雨中,薄雾层云,缭绕山腰,恍如一幅丹青水墨画,有时全山隐于云雾中,忽隐忽现,更添一番诗情画意。

“九窟十八洞”镶嵌在陡峭的半山腰,依山贴壁,十分壮观,最引人注目的逝洞,其洞构造各异,有的洞无套洞,有的洞有套洞。洞中有神像有佛像,也有道家尊神,千奇百态,洞与洞之间有栈道接连。

如今北山寺山下已修渠引水,植树造林,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3

8月19日是一个乐趣无穷的日子。在那天,我见证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历史奇迹——悬空寺。

那天上午,天灰蒙蒙的,待我们到达悬空寺,小雨已经淅淅沥沥的飞舞下来,刚下车,迎面袭来一阵刺骨的寒风,渗到骨子里,让我不停地打冷颤。

抬头向四周环视,整个恒山美景尽收眼底。恒山峭壁侧立,陡峭险峻,整个山如同一把利斧,笔直的斜劈在大地上。所有岩石经过千百年的洗礼,都是裂层;凹凸不平的山上,形成了道道沟壑。而悬空寺就坐落在这里。

在悬空寺对面,便又是断崖绿带的山峰。那峰层次分明,层恋叠翠,越攀越高,似乎是千峰竞秀。而山峰上的云彩,变幻无穷,被阵阵寒风吹到了山腰,像仙女轻轻起舞;一会儿又如一卷一卷的波涛,向山峰拥抱,置身于山崖下,看到山上飘飘悠悠的浮着一股股似烟非烟,似气非气的云雾来,既不是一片片,又不是一朵朵,而是一缕缕,并不散开,顺着峭壁袅袅飘上,让人引以无限联想。

……此处隐藏3110个字……"三教合一"宗教文化内涵同样精彩纷呈,以巧妙的多元宗教文化内容,在作为边塞民族融合之地,和历代战争此起彼伏的金戈铁马格局中,竟然得以1500多年保存完好,未受损害,堪称奇迹中的奇迹。正因为悬空寺三教合一,历代统治者都对其进行了保护。在悬空寺千手观音殿下的石壁上,嵌着两块金代的石碑,距今已800多年历史。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9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山西恒山的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 其设计思想真绝,其建筑艺术真高。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是在悬崖上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则利用突出的岩石作为它的基础。游人在远处见不到这些木梁,却见到不少细木斜顶住寺的底层。游人会想:这些颤颤悠悠的.木柱能顶得住这样一座寺庙吗?当人们仔细观察,发现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还有那些插入岩石的巨大木梁后,对古代匠师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发出感叹和敬佩了。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约1420xx年。历代都重修,但原来的结构都没有改变。

前人介绍悬空寺,概括为:“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 凿石为基,就岩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

进寺后,有楼梯可攀登上楼,这里并不显得多么惊险,但当你在楼上,沿着紧贴在崖壁的通道,由南往北走,通过一条栈道,走到北边的那座三层三檐的楼阁时,就会发现这里地势已相当高。往上望,“上载危岩”;往下看,“下临深谷”,脚下的楼板又有晃动的感觉,真是惊心动魄,惊险之至。 建在崖壁上的殿堂进深都较小,殿内的塑像形体也相对缩小,但比例适度,表情丰富,很有艺术价值。寺中共有殿堂40余处,都是木结构,其位置部署,对称中有变化,分散中有联络。游人们在廊栏间行走,如如迷宫,甚至会找不到出路。这正是其建筑构思的一个特色,既不呆板,又不零乱,给人以曲折玄妙之感。

在寺的栈道石壁上,刻有“公输天巧”四个大字,赞赏悬空寺的建造技艺。公输就是鲁班,也叫公输班,春秋战国时代人,被认为是建筑工匠的祖师爷。这四个字是说,这座建筑物简直是鲁班那样巧夺天工的匠师所为。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10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山西恒山悬空寺参观游览!

我国的寺庙大多数是建在平地上的,但你见过建在悬崖上的寺庙吗?你现在看到的悬空寺就是其中之一,它挂在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距地面58米,大约相当于20层楼那么高,从这里看去悬空寺就像一幅壮观的寺庙浮雕。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15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请大家随我到山下,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悬空寺的'特色。

“悬”是悬空寺的一大特色,表面看上去,建在半空中的悬空寺是被碗口粗的木柱支撑着,其实木柱根本不受力,只是让人看上去踏实,而真真起到支撑作用的是一些我们看不到的巨大的木粱和岩石。那些木粱深深地插入岩石中托起寺庙无比坚固。

悬空寺的“巧”表现在建寺时,巧妙地利用悬崖狭小的空间立体地造出跟平地一样种类繁多的殿阁、禅房、大殿、楼阁,一应俱全,寺内仅佛像就有80余尊。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的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内,全身悬挂在石崖中间,山下洪水泛滥时,能免于被淹。大家看一下上面,石崖顶部突出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对面的大山还挡住了炎炎烈日,使古寺至今保存完好。

大家再看这块巨石,这是唐朝诗人李白游悬空寺后,写下的“壮观”二字。此外,很多古人也都来这里参观过,这说明悬空寺在古代就已经很有名气。

悬空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大家在饱览胜景时,不要忘了以下几点:

一、我们要爱护古迹,不要乱刻乱画;

二、游览时要注意安全,请沿游览路线靠右慢行;

三、因为古寺为木质结构,严禁吸烟,注意防火。

“祝大家参观愉快!”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 篇11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导游小张,当您沿着东方古老文化的摇篮黄河走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发现彪炳千古的文物古迹在山西境内时星罗棋布,这当中有一处曾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美“天下巨观”,被当代许多学者称为“东方的空中花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高空建筑——悬空寺。

前人概括悬空寺是这样的“面对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凿石为基,就地起屋,结构惊险,造型奇特”。悬空寺所在的这条峡谷叫“金龙峡”,它的东侧是恒山的主峰天峰岭,西侧是恒山第二主峰翠屏岭,两峰之间夹一山峡,举世罕见的悬空寺就悬挂在翠屏岭的半空峭壁间。

现在请各位随我边走边欣赏这颗珍藏千年的“东方瑰宝”一起领略这“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的奇观吧!纵观悬空寺,被概括为“险、奇、巧、俏”四大特点。悬空寺之险,险得惊心,它的最高处三教殿离金龙峡谷深处高度达到90多米,诗仙李白曾留下“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诗句。可见其险。悬空寺之奇,举世罕见,曾有民谣说“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支撑寺院的仅仅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柱子,那么它的建造原理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会再做解释。还有一奇便是最高处的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叫住共聚一堂的宗教格局趣味横生又颇具哲理。悬空寺之巧,巧借天成,整个建筑群落飞挂于石壁,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母亲般的保护了这座千古不朽的建筑。悬空寺之俏,危中见俏,这座纯木结构建筑,远望仿佛是一副玲珑剔透的磨崖浮雕,近看又有天宫楼阁临空欲飞之势,其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悬空寺险、奇、巧、俏的特点都源于一个字——“悬”。那么它是怎么样临空飞挂峭壁之上的呢?古代工匠们修建时先把所用的.材料在山下加工好,一不竖架,二不架梯,而是从寺院崖头上吊两股绳,结成两个圈,一圈束腰,一圈吊脚,然后连人带料在半空中施工,有点像好莱坞电影蜘蛛侠的味道。工匠们的施工技巧也很高明,他们现在石头上开凿一个碗口大的洞,然后再洞里放上一个长度适当的锥形木楔为榫头,然后吧用桐油浸过的铁杉木砸进去作为横梁,这样一来,锥形木楔变能与横梁咬合并使之膨胀,直至撑满石洞,因此牢牢固定住的横梁就把重力几乎全部传到岩石上了。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半插飞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的建筑结构了。

悬空寺这座凌空建筑有机的融美学、力学为一体诞生于世,延寿千年至今,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分不开的,那么它又是怎么样抵御风吹日晒屹立千年的呢?悬空寺是凹进崖龛中的,三面环山,不受西北来的任何气流袭击,可以延缓风化。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住太阳又缩短了日照时间,可少受日光侵蚀。下雨时,雨水顺崖而下,流入峡谷,减免了雨水对殿宇的腐蚀。因此,因地依势造殿,避免风吹日晒,不怕石砸雨淋,这些也是悬空寺1500多年来任然巍然屹立保持原有风采的重要原因。

整个悬空寺不但建筑形制特殊,而且其中文化积淀深厚,悬空寺共有铜铸、铁铸、石刻、脱纱等塑像80余尊,三教殿中儒释道三教十足同居一殿,虽世所罕见,却正是中华民族文化涵养的大气宏量和聪明之处的绝妙反映。

好!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请大家慢慢体味悬空寺独特的奥妙吧!

《山西悬空寺的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