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阶段性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习阶段性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习阶段性报告120xx年寒假,我在XXXXXXX税务师事务所实习。在这六周的实习过程中,我有着深深的体会。本实习报告将先简单介绍一下该事务所的情况,然后谈一下自己的体会。自己的体会方面将展开为自己学到的六点收获,以警示以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一、实习单位简介
XXXXXX税务师事务所主要拥有两个部门,代理部及转移定价部。
代理部主要业务是为企业做税务代理,其中主要包括:
1、税务登记;
2、税款计算和纳税审核;
3、申报和缴纳税款并依法退税;
4、申请减、免税;
5、代理企业税收复议,提供涉税诉讼税法依据;
6、制作涉税文书。
转移定价部主要帮客户准备转移定价同期资料,预约定价的材料,与税务局进行沟通,以证明企业转移定价的可靠性。
二、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目标的是参与税务师事务所的工作,对事务所行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毕业后正式工作做好准备。
首先,毕业后我比较想去事务所工作,一方面是我觉得事务所的工作可以让我接触到不同的行业,开拓我的思维,在年轻的时候督促自己去多学点知识;另一方面,事务所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工作,这样相对于在一个公司财务部工作更容易保持自己的个性。因此现在的实习能够让我早点适应该行业的环境。
其次,毕竟事务所的工作对于会计系本科生来说是比较对口,比较容易上手,也可以更好地利用短短的实习的一个月。如果去不够熟悉的行业实习,一个月实习过短,不利于深入了解该行业。
最后,之所以选择税务师事务所是因为在校期间对会计师事务所有比较多的了解,而对税务师事务所了解不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税务师师务所也是一个比较适合我的去向,所以我想先适应一下工作的内容,为确定工作留下理性的印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习体会
1、抓住每一次机会主动学习。
之所以把这个感受放在第一个写,主要是想突出学习与工作的不同。学习中,老师会告诉你这个学期我们要学些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然后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讲解,再结合课外书,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只要找对了参考书,然后认真地把东西消化,就可以掌握所学的知识。而工作中,情况都不同了。没有人会来告诉你,你需要学点什么知识,没有提纲,也没有课本。工作中一切要用的知识都得自己找。一开始是按照对公司业务的理解去补充,接下来就是对可能有用的知识进行自学,加强自己的职业嗅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对于这一点,我从上班第一天就体会到了。上班的第一个任务是帮同事复查转移定价同期报告。面对这份陌生的文件,我既不知识它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让我复查报告,我能做的也只是查一下错别字而已。在一团迷雾中,我开始了复查工作。在看报告的过程中,我渐渐地知道了报告在写什么,以及想要达到的目的。当天晚上,我问同事借了一份以前的非机密的文档带回家看,想要把这份文档的制作逻辑弄明白,然后将一些自己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写,或者为什么要这个作为证据的地方记录下来。第二天我带着这些问题去问同事,同事耐心地为我一一解答,我终于把这份文档弄懂了,以后可以做更多的复查以外的工作了。这件事情我自己做的是挺满意的,从每件小事里学到大知识。毕竟工作的时间还很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更长远的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当前一天两天的工作完成就好了。
还有一个例子是复印打印的例子。所谓的“影帝”、“影后”的玩笑流传于实习界不是没有道理,每一个新人进公司多多少少会做一点打杂的工作,但其实我们也可以偷着从打杂中学一点东西。比如同事让你打一份客户的邮件,打印三份。我们就可以想一下为什么要打印两份。一份作为客户档案,一份给自己备用,那么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公司对于客户邮件都有备份的步骤,从而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工作流程。再比如,从打印的内容上面也可以看出公司最近的主要客户是谁,大概从事些什么样的服务。这种偷偷的学习,虽然不够正大光明,但也无可厚非。在多元化的知识社会里,比的就是信息量。与其站在复印机旁不知所措,还不如动动脑子,去学点,见识点东西。
2、学会委婉拒绝,协调沟通。
很多学生都很难以开口说“不”,我父亲也在我大学期间屡次提醒我这个问题。但是一直到实习,我才知道,有的时候说“不”是必要的,而且不仅对自己有好处,也能避免自己勉强做事而给团队带到的“倒帮忙”的作用。
比如上班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同事让实习生做事,往往一件事刚上手,就又被拉去做别的事情。到头来好像忙了一整天,但自己也不记得自己干了什么,反而记得还有多少事情没干。其实这样的结果别人反而不会欣赏,哪怕对谁都说“好”,都把活接下来了。原因有二,一是你一旦接了别人的活,你就是做好。但如果你因为别的事没完成,或者延后完成了,就会低于别人心里对你的期望,那么不论你作了多少事,因为质量的问题,给人的印象总是不好。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什么都做,其实对于仅仅一个多月的实习时间,是比较浪费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什么都做,那么什么也只是知道个皮毛,但是如果可以做熟一块业务,那么可以增加自己的学识,而且从“学习曲线”来看的话,也可以为公司节省时间。
当然,作为一个新人,我们是没有权力去对别人说“不”的。因此我采取了另外一个方法。每当同事让我做一件什么事,我为问他这件事情的紧急程度,并告诉他我现在手头上有几项任务,大概下午五点才能把他的事做完,问他可不可以。如果他可以接受,我就帮他做,如果他觉得实在紧急,那可以找别的实习生做,也可以和我手头上别的工作的同事协调一下。
这样,大家都能知道我在干什么,也可以从公司的大局出发,先做紧急的,再做相对不紧急的事情。沟通与协调在这其中尤其的重要。我体会到,其实说“不”也是沟通的一种方法。平时我们都觉得说“不”很不好意思,会伤害感情,但是其实这也是一种沟通的方法,从而获得解决事情的最好方法。
3、好问总是没错的
从第一天实习开始,每个实习生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看似复印一件简单的事情,真的做起来也有很多问题,比如我应该双面打印还是单面打印,复印完了要不要用订书钉订好等等。有些问题,甚至在我们自己看起来都是笨的,于是我们就不敢问别人,而是想办法自己琢磨。可是问题毕竟在那里,简单点的事可以不问,复杂一点的.事自己就琢磨不出来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把自己做了一个下午的文档里的内容删掉了,然后气得自己真想打自己,自己想了半天办法也没有用。这个 ……此处隐藏16051个字……p>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主要安排:第一周,先熟悉图纸和施工流程工艺。第二周,到施工现场,了解不同阶段的实体工程建设并感受工程的管理方法。第三周,了
解招投标程序并学习标书编制。第四、五周,熟悉预决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尝试施工图预算编制。
第一天到公司,在跟于经理的交流过程中,我才发现自己学的东西还远远不能让我去从事工程方面的任何一方面的工作,很多问题我都在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跟了小祝师傅开始了第一天的实习。小祝师傅其实很年轻,毕业也才四年,大概是因为年龄相仿的关系,就稍微放松了点。因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就从简单的图纸开始学习。可即使是一套小型工程图纸,我还是倍感压力。后来在师傅的指点下,开始一点点的看。重点看了建筑设计施工说明,以前觉得说明没什么,都是些官腔,但是其实不然,你要记住的东西有很多,如在结构说明里面,建筑构造做法表、钢筋的使用,锚固等等都需要了解。而后看平、立、剖面图,对房间的开间,进深,跨度有所了解,要求在大脑里形成对整个建筑的三维成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最难的,后来师傅教了我几个小招之后建议我去设计部门观察学习,看他们的成图设计过程,并向专业的设计人才练习三维立体。之后也了解了其他工程部件的做法。第一周,我接触了之前从未涉及的很多东西,觉得获益匪浅。同时又觉得自己学的还远远不够。
第二周,在负责###项目的项目经理老祝师傅的带领下,我来到了位于宝山区的建筑工地。在去的路上,师傅先向我普及了工地安全知识,并给了我一顶安全帽。进入工地,师傅仔细介绍了该项目,我了解到####(项目基本情况)。在这里,有刚开始施工的,也有快竣工的一期工程,所以给我提供了良好的见习环境。这一个星期,从土方工程开始,到外墙装饰,内墙砌筑,门窗工程,我走马观花式的见习,很好的替我解决了之前光看图纸不能形成立体的难题,也懂得了更多。
第三周,我是在公司熟悉招投标流程及学习标书的编制。我接触了更多的部门、机关。通过学习发现,招投标流程跟我们的教科书上写的大相径庭,但涉及到更多的政府机关需要联络。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有很多个环节,不亲身经历根本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和繁琐。但看到实际的招标文件和标书甚至档案袋,都让我兴奋不已,我觉得那是一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里程碑。在学习制作标书的这一周,还有另一个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同学跟我一起合作,在一起讨论学习中,我们互相帮衬,在平时交流中发现他的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都要优
于我,我觉得这一点也是我现在最大的不足。
接下去的两周,是熟悉预决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尝试施工图预算编制。这是我最感兴趣的模块,也是本次实习中学习时间最长的部分。师傅介绍说:施工图预算在各个造价阶段最复杂的工作,它主要包括建筑工程预算,装饰装修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市政工程预算,园林绿化工程预算等等。当然我知道现在的我知识浅薄,所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有关预算方面的基础的知识。师傅让我先看《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2000)》、《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2000)》及《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应用手册》第二版这几本书。
《上海市建筑和装饰工程预算定额》我们在之前并没有接触到,所以对于里面的内容,我觉得陌生而又新奇,虽然之前从未接触,但是本次实习,我既可以提前学习在下学期要学到的内容,也可以将定额中的不懂之处请教师傅,让我对于定额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师傅告诉我,看定额最重要的是看每一章的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并且看的顺序应和房屋建造的顺序一样,一步一步来。如按桩基础与地基加固工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等,依次下去。
了解建筑工程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土石方建筑工程工程量,桩基础工程工程量,砌筑工程工程量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的计算。师傅告诉我看《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实例应用手册》的时候,不要斟酌于某道例题的计算,而是注重于计算的方法,一项工程的竣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许多有序的工序,应当一步一步依次下来。在工程量计算的过程中,我发现算的最多的便是体积的'公式,例如基槽的体积,墙体柱梁的体积各种各样不同形式基础的体积,计算不同形状的体积公式与数学公式虽然类似,但是如何明确公式里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意思和如何从施工图中准确地读取这些数字却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我发现建筑工程工程量体积的计算不仅仅是数学公式的简单应用,也不只是书本公式的直接套用,更需要具有读懂图纸的基本功,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的所代表的准确含义。
而之前的图纸学习和工地见习都为我学习预算编制做了预热,而不至于那么茫然。其实刚刚看到图纸的时候,不免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不知道从何下手。但是通过看工程量计算规则,我发现只有计算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才能最终将
它们汇总在一起,而且工程量的计算也是按一定顺序,例如以土石方工程,桩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等的顺序计算工程量,其实看似复杂没有头绪的施工图,只要按照一步步的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便会变的明朗清晰了。我先计算土方开挖的工程量,其中包括大面积整体的开挖,基础、基础梁的开挖,垫层的开挖。这个计算有点复杂,基础与基础梁的形状都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计算时不同的样式应分开来计算,最后在合并套用相应的定额,这样一目了然,便于核对。并且基础与基础梁的开挖,均按要扣除基础与基础梁,基础梁与基础梁重叠的部分,而垫层则无需扣除重叠的部分,只需要将其所有的相加,套用垫层的定额即可。然后,我计算基础与基础梁的混凝土工程量,其工程量与其土方开挖量相同,无需扣除其中的钢筋的量,直接套用定额就行了。之后再一步一步,一层一层的计算其他相关工程量。然后计算桩基础工程,地基打桩,根据预算定额中打桩以米为单位,只要算出桩的长度,即可套用相应的定额,算出桩的造价。然而桩的长度计算要根据桩底与桩顶的标高进行计算,并且桩的标高是不一致的,这就要求在计算时仔细的观察。通过师傅的耐心讲解,我对此不再畏惧了,而是更耐心的探索其中的奥秘。
这五周的实习生活,不仅让我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也积累了我的课外实践经验,让我两个多月的暑假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意义。
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近40天的实习生活中,我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一, 7,8月严酷而闷热,气温达到四十多度,有时候待在阴凉的地方都能汗流浃背,而此时的工人们曝晒在阳光下,汗水早已经打湿了原本就单薄的工作服。在原本就容易中暑的季节,我觉得工地应该更加重视此类问题,以下是我给出的建议:1、合理安排工作的时间,户外施工避免高温时段,中午能空出较长的时间给工人休息。2、增加设施供水点,并及时安排人员加水。3、准备一些能够消暑的药物,譬如藿香正气水之类的。4、工地上安排医疗站,当工人们出现中暑或意外状况时,专业医务人员能提前进行护理措施。希望在炎热的夏天,工地在争创严格完成工程规划的同时,也能注意工人们的安全。5,高温补贴要按时按量发放到工人手中,这是他们应得的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