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说课稿

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5-10-24 13:06:31
高中美术说课稿(通用15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分为四大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围绕“什么是建筑艺术”展开,探讨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表现方式和特征。第二部分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第四部分围绕“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展开。通过本节课学习,为之后的建筑艺术学习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二、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概念和分类,能自主分析其艺术特征,学会使用建筑语汇进行欣赏,懂得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讨论等方法,运用建筑语汇描述、评价建筑艺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分析建筑的艺术特征,归纳建筑艺术语言。

难点: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收集的图片、视频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课堂开始,我将通过PPT播放不同建筑连续动态图片,请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雄伟壮观的古希腊神庙、高峻挺拔的哥特式教堂……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而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也深深的打动着我们。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艺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座建筑呢?引出课题《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通过这种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活动二:描述分析

此环节我将由浅入深依次展开:

首先,我将通过PPT播放视频《建筑的发展》,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建筑艺术?请说一说它的概念。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

我顺势总结: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艺术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财富、技术条件、劳动力和智慧才能实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接下来,我继续追问,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再想一想建筑有哪些类型?可以满足人们哪方面的需求?

学生的回答有: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巢穴、民居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庙宇、陵墓可以满足精神需求,宫殿两方面都可以满足。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建筑的类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类型还会不断增加,体现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探索建筑艺术特点,此环节我将播放《故宫》《科隆大教堂》《苏州园林》等建筑图片,设置小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建筑艺术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如下:科学性,如科隆大教堂的飞扶壁使得建筑高耸、轻盈;适用性,如我国南方民居防潮;艺术性,如苏州园林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文化性,如故宫集科学、艺术、文化等为一体。

我进行总结: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每句都涵盖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建筑艺术不仅符合一般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还在文化内涵、科学技术等方面能做出许多独特的创新。

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建筑艺术语言,请学生结合收集资料观看课本,设置开火车式问答:建筑从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与其他艺术品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么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汇表现个性特点呢?

学生依次回答有: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等。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无言的建筑便是依靠上述种种语汇奏响着动听的旋律。我们对建筑艺术的内涵、类型、特性和表现语汇有了初步的认识。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体悟,才能培养出一双懂得欣赏建筑之美的眼睛。

通过这样分步骤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建筑艺术特点和相关语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考能力,还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活动三:总结解释

此环节将引导学生梳理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为此我将设置自由问答,请学生依次发言: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艺术?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在欣赏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时,被当作合乎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具体欣赏的角度可以从类型、造型、功能等方面入手,运用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感受建筑艺术。

此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为他们解决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活动四:欣赏评价

深入分析之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播放当地建筑图片,请学生思考问题:观察身边的建筑,使用相应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欣赏评价。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造型、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筑的内涵、类型 ……此处隐藏30032个字……赏和分析,讨论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小组讨论(10 分钟)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为什么特别注重意境的表达?

(2)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造型特点有哪些?

(3)花鸟画中常常蕴含着怎样的寓意?

技法体验(10 分钟)

教师示范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基本技法,如中锋、侧锋用笔,以及简单的.墨色变化。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练习,如用毛笔绘制一些简单的线条或图形,感受笔墨的韵味。

课堂总结(5 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中国古代绘画的知识,包括发展历程、主要流派、作品赏析和技法特点等。

(2)强调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中国古代绘画作品。

布置作业(2 分钟)

(1)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尝试运用所学的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中国风格绘画作品。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图片或复制品、毛笔、宣纸、墨汁等绘画工具。

六、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欣赏更多的中国古代绘画真迹,加深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了解。或者举办一个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小型展览,展示学生的作业和创作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高中美术说课稿 1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高中美术说课稿(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