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热门)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一、引入新课:
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
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
结论: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感官发现,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
二、新课学习:
1、探究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的关系。阅读课文并讨论分子动能、势能与物体动能、势能之间的`联系。:
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完成演示实验P57“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
(2)归纳结论:对于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3)提出疑问: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一定上升吗?
(提示学生,回忆六种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a.一杯热水与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
b.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一块0℃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4)教师小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1)从生活实例引入:冬季,同学们常用热水焐手、焐脚,从热水吸收热量,使手脚暖和起来。这采用的是什么方式?——热传递
(2)学生阅读并分析P57图12-18,然后举出生活中其他例子:烧水、冬季夜间养鸡场彻夜点灯、晒太阳……
(3)师生小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5、热量及计算:(1)热量定义: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即变化的内能。(2)热量公式:Q = cm△t析P58
6、“生活·物理·社会”
(1)学生阅读(2)布置课外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发动机的冷却。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能量,理解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势能的有关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探究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难点:
探究动能、势能,能从实验现象中归纳出相关结论。
四、教学器材
1、演示器材:多媒体电脑,滚摆,乒乓球
2、器材:带斜面的木版,小车,砝码,卡片,橡皮筋,木块,水槽,细砂,带钉的木凳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归纳。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P30图12-1,如果你是小汽车司机,在不违章前提下,行驶最大速度是多少?通过该图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不同车型的汽车,限车速度为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卡车的惯性大)
3、追问: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而与速度无关。限车速度不同肯定另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
二、能量
1、动能与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具体形式,在第11章学习了功的相关知识,功和能量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什么关系?
2、演示实验:
水平面上小车撞木块运动的小车对木块做功
运动的小车具有动能,即具有能的物体能做功,能做功的物体具有能
3、能量的单位:焦耳
三、动能
1、课件演示:
(1)流动水冲击水轮机转动
(2)运动的铁锤能将钉子打入木板中
(3)运动的子弹能射穿鸡蛋(子弹的穿透力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总结以上各种现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这又说明了什么?(以上现象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都在运动,而且对别的物体做了功,说明了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而且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可以对别的物体做的功就越多,反之越少。
3、活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问题]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猜想1: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猜想2: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设计与实验] (1)动能的大小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出的距离来确定
(2)实验分两步:①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保持质量相同,速度不同,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开始运动,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不同。
②研究动能与质量关系:保持速度相同,质量不同,从同一斜面的同一度高度开始运动,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结论]比较a、b可得:质量相同,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比较c、d可能: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5、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上述结论
四、活动:卡片为什么会跳起来
1、按图12-7制作一个会跳的卡片,根据课本上的要求完成实验,注意观察现象,然后小组讨论总结结论。
2、小组总结发言:介绍怎样进行探究、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什么结论?
3、总结:卡片压平,橡皮筋伸长,松手卡片跳起不将卡片压平,松手后卡片跳得不高
4、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橡皮筋能对卡片做功,因而具有能量,并且形变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多。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6、课件演示:(1)橡皮筋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纸做的子弹就射的越远
(2)弹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小车被弹开的距离越远
(3)发条上得越紧,弹性势能就越大,钟表走的时间越久
五、活动:模拟打桩
1、课件展示:(1)打桩机的工作过程(2)山坡上的石头具有做功的本领
2、学生探究:[问题]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此处隐藏13025个字……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四、工作进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1 2.25-2.29力及其测量、弹力弹簧测力计、重力
2 3.3-3.7摩擦力、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二力平衡
3 3.10-3.14第六章复习、测试、讲评
4 3.17-3.21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
5 3.24-3.28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浮力、浮力的利用
6 3.31-4.4第七章复习、测试、讲评
7 4.7-4.11期中复习
8 4.14-4.18期中复习
9 4.21-4.25期中考试
10 4.28-5.2功、功率、动能和势能
11 5.5-5.9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八章复习、测试
12 5.12-5.16讲评、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滑轮
13 5.19-5.23功的原理、机械效率
14 5.26-5.30第九章复习、测试、讲评
15 6.2-6.6期末复习
16 6.9-6.13期末复习
17 6.16-6.20期末复习
18 6.23-6.27期末复习
19 6.30-7.4期末考试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1随着春天的来临,初三毕业、升学考试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了。针对全体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力争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最佳状态,挖掘潜能,实现各人心中的美好理想。在复习教学中组织学生做好“厚书变薄,薄书变厚”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工作,争取在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有好成绩。
一、基本情况分析:三个班共有学生256人,其中158班85人,159班84人,160班87人,每个班的情况不同。158班较后俩班积极性高一点,求知欲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懒惰,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
1、完成第十九章和二十章的教学。
2、复习初中物理第一册和第二册。
3、做好分类和综合训练。
三、复习的行政重点和难点
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压强、浮力是历年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学生对于画等效电路图的问题总是理解不好,造成失误。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尤其是光学做图学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四、具体的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以课本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以高于课本”的考试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四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理清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通过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
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对不同层次学生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加强教师的自身教学素质和修养。加强对学困生的知识补救,减小对升学的影响。尤其对两个班级的后十各学生,多与他们进行情感和教学上的沟通,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有改变现在学习状态的思想,增强自信心和自制力。增强学优生的知识容量,扩大学生的视野,考出优异的成绩。加强对中等学生的关注程度,这大部分学生是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成绩的主体。对他们多关心和沟通,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让学生有愉悦的精神状态,处于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中。
五、课程安排:
全期从2月8日至6月18日,按19周计算:
第一周至第二周:总结上期所学知识,完成十九、二十章的教学;第三周至第六周:复习电学知识;
第七周至第八周:复习力学知识(一);
第九周:期中复习、考试;
第十周至十三周:复习力学知识(二);
第十四周至十六周:复习声学,光学,热学;第十七周至第十九周:第二轮复习,迎接中考。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2切实加强课堂教学学习,强化教学质量和课堂细节,在抓好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学生物理运用数学素养的培养,加强中考试题的学习,科学训练,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提高学生中考水平。本班共45名学生,班级内一部分优秀生,学习不够稳重,在班级不能起到带头作用,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整体班级作业情况不够理想,仍然有抄袭现象,尤其是周末作业。特别是部分女生对物理学习有畏惧感,思维反应比较慢,物理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总体上看,经过一学期的磨合,学生对我的课堂过程有一定的适应,上课起点较低,循序渐进,学生对基础部分掌握的较好,期末考试试卷比较简单,学生考试分数较高,大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有一定的兴趣。
本学期时间非常短,教学内容多。首先是九下的电功和电功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学生综合电学知识运用。还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束新课。八年级的内容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重点是力与运动,以及压力压强部分,需要较多的时间,由于本届学生八年级来自不同的三所学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我要加大努力。
1、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研究,力争准确把握教学内容。我是对中考指南及中考制约性文件的学习很认真的,把握命题方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及早谋划,计划性强,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思路清晰。提高效率及早结束新课,在一轮复习的同时,尽可能做到每周做一份综合练习,及早做好两次模拟考试的准备。
3、学生练习的精选,科学的训练,重视练习的批改,找到学生集中犯错误的地方,在课堂上评讲和拓展。注重作业分层,让优秀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加强“周末作业”的制作与管理,提高周末作业效果。
4、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做好符合班级实情的二次备课,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特别是探索复习课的新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