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小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5-07-30 08:50:32
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汇编七篇

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汇编七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为了以后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请一起努力,写一份教学计划吧。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教学计划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学计划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上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以,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决(一)”,第七单元“土乘法口决(二)”。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决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除法”。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决求商,体会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是。

2、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九单元“统计与猜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小调查”活动和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应用问题,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

本册教材的编写的意图和特色

a)

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动手操作与抽象概括相结合,体验乘除法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b)

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c)

在统计与概率学习中,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d)

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从具体情境中学习、体会乘除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有39人,女生多男生少,数学学习成绩极不平衡,尖子生、中等生少,差生居多,以致课堂教学极难开展,大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学习不自觉,须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教学时间安排(略)

小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3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采取“一帮一”、“小老师”等方法,以全面提高数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

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

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

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此处隐藏5226个字……转化。

4、加强教师的培养,为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为其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在教师中进行“一帮一”的拜师活动,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一方面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使教师尽快成长我组的学科带头人。

5、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教师之间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7、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8、继续加强毕业班的教学质量调研工作。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认真组织教师检查学生的寒假作业及学生的到校情况。

2、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3、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十月份

1、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指导。

2、组织教师观看优质网络课。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十一月份

1、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开展的冬季运动会活动。

2、组织教师对本学期的新教师进行课堂听课及定人帮扶工作。

3、征集优秀案例、试卷。

4、教学常规检查。

十二月份

1、教学示范课。

2、教学管理重点检查月,常规执行情况检查。

元月份

1、各任课教师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2、各任课教师认真完成教学总结,并组织教学工作总结的交流。

3、完成教研工作总结。

4、认真填写各种表册。

小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1、“数与代数”领域。

⑴体会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部分的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

⑵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⑶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

⑷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⑸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⑹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⑺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⑻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

⑼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⑽小数除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部分)、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⑾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⑿用字母表示数

⒀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⒁等式的性质

⒂解简单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⑴图形的分类

⑵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⑶三角形内角和

⑷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⑸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⑹欣赏与设计图案

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⑻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⑴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⑵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⑴数图形中的学问 ⑵激情奥运 ⑶图形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意图与特色:

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形成“综合应用”专题化,渗透数学思想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小数,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变换。

(3)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实用的小学教学计划汇编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