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循环小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可能发现
余数总是25。
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学生小结
三、巩固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2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往常一样揣着教学“必备品”,登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求知的眼神,颇感自豪。今天这节课上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进,我感到满意。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刘谷玄同学突然站起来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也觉得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生2: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浪费那么多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如果学习确实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得花的;
生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生5:可我们有时没带啊!……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刚想发火,但马上镇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移到课堂。“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呢?”孩子们又投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索——
生1:春夏秋冬;
生2:日落日出;
生3:周一至周日;
生4: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
生5:人都是从出生到死亡;
生6: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因为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生7: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
确实,从人的个体来讲,它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但如果从人的生命繁衍的整体来讲,人从出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出现。孩子们讨论得太好了!这真是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我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真切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切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发展”的内涵。这一节课,与其说是我教给学生新知,不如说是孩子们大胆地质疑教材,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从而促使我深深地反思:作为教师,我本应该明了传统教材存在着忽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弊端,本应该对教材很好地进行研究、取舍、改进,然而……
下课了,当我再次听到孩子们“谢谢老师”这稚气的声音时,以往的习以为常变得有点窘迫,但之后,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重新开始“为师”的远征……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让生命更精彩的孩子们!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3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 ……此处隐藏4164个字……小数循环不断的感觉。
从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课堂学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更重要的是在分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激发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中学习数学,掌握知识。
循环小数这节课容量较大,要学习循环小数、循环节、循环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这些知识都是全新的知识,概念多,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为此,从新课的引入开始,让学生感知循环现象。在探究循环小数特征时,我先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循环的概念,在循环小数概念的定义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列举的方式,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逐个理解之后,再对要点进行概括,从而使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在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出示了大量的图片以及找规律填数等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通过让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循环节和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以及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区别,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
不足:
导入时,以故事和填空的形式引入较为新颖,学生也能饶有兴趣地倾听故事和发现规律。但是,也许一部分学生在预习的影响下,已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图案、数字或字母,像这样的情形叫做循环”。所以我似乎已经轻而易举地把“循环”给引出来了,但实际上学生中能真正理解“循环”的意义的人大概还不多,所以应该在这时着重再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循环”,使这一概念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内化入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中。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探索的品质。
本节课,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上,可能由于一个接着一个的过多提问,使学生虽然“学会”了什么是“循环小数”,而没有更多地思考怎样通过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是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更明确地说,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要得到不同的发展。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21.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
2.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循环小数教学反思》。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3.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3《循环小数》这课的概念多,很抽象,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我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困生一起计算交流,与学生融为一体。让学生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学习,亲身体验数学过程,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以及足够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畅所欲言。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学生在通过讨论后,把自己组的发现写下来,到讲台上进行交流,然后在学生提出循环小数的书写太麻烦的前提下,让他们每人设计一种循环小数的简便书写形式,结果他们的想法很多,也都不相同,让我大开眼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原来我也让学生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讨论,比较流于形式。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比如要确立小组长、汇报员,如有些内容要动手操作的就得有操作员等,分工明确才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达到教学预设效果。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4教学时,我从学生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设计复习旧知得出循环小数,再从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注意让学生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张“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发展。我的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发现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交流、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练习的设计,我是花了较多的心思。这些练习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一是能针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做进一步思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的认识;二是注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足于学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问题或叙述理由的能力,进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循环小数教学反思15带这群孩子已经两个月了,基础有的好有的弱,循环小数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一课,也是比较有意思的一课。
到教学循环小数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初步认识)的知识,但还没有对数的概念进行过整理和归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小数的知识体系有个初步的.了解,不仅是可以的,也是必要的。而且这样的教学,更可以提纲挈领,把握住“循环小数”的地位和本质——属于无限小数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小数。在进行准确的定位后,后续的知识学习就顺理成章:因为特殊,所以有必要学习“用简便方法书写”和“循环节”;因为是小数,所以也可以根据需要取近似值和进行大小比较。而且,还可以进行课堂的延伸:循环小数能不能进行四则计算?能不能转化为相应的分数?为学生的课余探索指明了方向,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
孩子们在写循环小数的时候容易找错循环节,这是需要多加练习的。我也应该多设置练习的环节,让孩子们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